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总有人驻足留影的“弹幕”许愿墙上写着,“毕业前去蹭一节他的课,才算完美”;他的微信和QQ常有“求课表”的留言;一则短视频课B站浏览量过56万,弹幕8000+;一场网络直播全网浏览量过500万;各类视频节目累计播放量过亿……他就是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岳松。
“同学们私下里都叫你段子老师,你喜欢这个称呼吗?”在山东理工大学“我爱我师”颁奖晚会上,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岳松先点头,然后又摆手。
他解释道,如果能用讲“段子”的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那他非常乐于接受这个“荣誉称号”;如果抛开思政课理论的“根”,只追求娱乐性的“果”,那是对教师身份的一种误判。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要想办法赢得学生,而非简单地迎合学生。
“配方”先进,学生真心爱听愿看
2006年,岳松参加工作,学师范出身的他,对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很有底气。工作后,为了讲好《形势与政策》,他每节课都准备了堪比外科手术操作指南的说明书式教案。
可惜,讲得很熟练,操作很规范,受众却不买单,学生对他精心准备的内容,似乎都不太“感冒”。这一度让他很受打击,觉得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服输的他课间和学生谈心,课后给学生打电话聊天、一起吃饭,上网和学生侃大山,一点点找到了自己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够新,“营养”不够丰富,所以缺乏吸引力。思政课的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大学生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现实需求,把最新的理论热点融进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有了认同才会紧跟。
为此,岳松开始重新筛选“食材”,新的选题在阐述理论、宣讲政策的同时,鼓励引导学生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结合形势谋划个人发展,大中有小,以小见大。改进“配方”后,上课时学生们的头重新抬起来了。
“工艺”精湛,学生诚意鼓掌点赞
为何手机和平板比老师和黑板更吸引学生?
岳松总结了三点原因:第一,信息量大,内容鲜活;第二,生动幽默,好玩有意思;第三,话题多,转换快,不容易厌烦。
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更好地进行攻坚。通过穿插短视频、小动画、新闻图片,拓展思政课的“体量”;通过用“小白”的视角看问题,制造槽点引发思考,增加思政课的“深度”;通过设置大学生为主角的段子故事,引导学生参与,打造思政课的“爆款”;接地气的话语和一系列的举措,让思政课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起来,学生不由自主地“忘”了看手机。
“包装”时尚,学生主动推荐转发
2016年4月,岳松独立建设的公众号上线,开始在课堂之外,定期为学生推送图文消息,用年轻化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在课外继续服务学生成长。
“岳老师讲的东西很好玩,琢磨一下又很有道理,我们都很喜欢看,他‘段子手’的外号就是这么来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备考之时来看看岳老师,精神饱满一整天。”
“岳老师我想知道大三的我还有机会上您的课听您讲段子吗?”
“没想到网上还能看岳老师的课,简直是惊喜。”
“三观超正,语气超皮。”
一条条留言,折射出的是接纳和赞同。公众号上线以来,累计推送原创趣味思政图文超50万字,总阅读量100万+,被分享转载6800余次,部分文章被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转发,在青年群体中收获了广泛影响力。
拓宽“讲台”,协同育人共谋发展
课堂之外,岳松一直在更新技术、开展教研,努力用创新为课程“破圈”。他说受众在哪里,自己就会跟到哪里。
目前,其摄制的思政教学短视频在抖音浏览量过2000万,点赞过100万。策划主讲网络时评栏目《岳辩越明》,已推出的七期节目仅在B站播放量已超过180万,文字版收获“10万+”图文4篇。
2019年8月,岳松入选团中央青年讲师团,参加录制《青年讲师谈》《开学第一课》《青年大学习》等国家级、省部级网络电视栏目,引导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各类节目观看受众累计超1.7亿人次。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岳松探索的“有意思+有价值”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被山东教育电视台专期报道、《山东新闻联播》多次作为案例采编。其先后受邀到全国数十所学校交流思政工作经验;课程也走出高校,其赴政府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党的科学理论宣讲已过百场。
其典型思政教改案例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等媒体报道,在全国获得了良好示范效应。
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山东省理论宣讲比赛一等奖、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负责人、山东省学校思政课“金课”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一系列荣誉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成绩。
十几年的努力付出,不但让岳松收获了“段子”思政老师的称号,还让他年龄不大,就顶上了一大丛白发。上课时,经常有学生提醒他头上有粉笔灰,讲到这个小“段子”,岳松笑得很开心。
他说,当段子手很有意思,讲思政课很有意义,当思政课段子手既充实又快乐,是值得一生为之努力的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