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100%具有博士学位,包括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人、山东理工大学“双百工程”第四层次人才3人。党支部委员会由书记、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宣传委员3人构成。
一、案例概述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高校教书育人一线的战斗堡垒,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把专业建设好是基础和前提。基于此,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党支部在加强自身建设基础上,着力将党建工作和专业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在完成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任务中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专业建设上水平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党支部紧紧围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系行政密切协作,针对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每年确定一个支部创新工作项目,组织党员在项目突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专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材料化学专业已建成山东省一流专业,并被推荐参加国家一流专业评选。
(一)发挥党支部组织协调作用,助推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发展
针对目前材料化学专业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助推专业特色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骨干开展专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并结合创新实验及毕业设计,建议增加做设计课题学生的比重,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2019年对材料化学系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5月,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去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交流学习,借鉴专业特色建设的经验做法,为材料化学专业特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和本专业发展趋势,确定了今后材料化学专业建设的特色方向,即新型功能材料方向,从而更符合行业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刘从华教授牵头组织,支部党员积极参与,举办了“2021年全国催化新材料论坛”,该领域部分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和许多企业家共聚一堂研讨交流,彰显和扩大了学科专业的影响力。
(二)搭建团队建设平台,积聚材料化学专业发展新动力
建立将支部活动与团队建设有效融合的基层党建运行新机制。基于材料化学专业特色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团队建设薄弱问题,2018年,支部组织开展了“创新基层党建运行新机制,积聚材化专业发展新动力”的支部创新活动,从组织生活开展、“主题党日”安排等角度入手,强化对专业团队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以申请并获批的校级微纳米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团队和校级教学团队为依托,将培养方案修订、研究生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等具体工作与支部活动有机融合,党员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同时,强化党员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引导专业教师广泛树立团队意识,甘于奉献,努力创新,形成了支部助团队、团队促支部的双助机制,有效推进了材化专业团队建设和特色发展。2019年,把支部学习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本科专业评估”相结合,党员教师在具体工作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资料收集分析及评估中的材料撰写工作,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顺利通过评估。2020年,党支部书记等4名教师承担的《材料分析与表征》课程教学团队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司维蒙老师带领的团队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
(三)建立以老带新机制,助力材料化学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针对当前新进青年教师大多为非师范院校毕业、课堂授课经验不足的突出问题,支部开展“以老带新”创新工作项目,建立“传帮带、共促进”模式,促进新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支部组织党员老教师与近三年入职的新教师形成固定组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人带2-3名青年教师,进行互帮、互促、互学。老教师每两周去新教师课堂听课一次,并及时沟通交流,指出他们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进;新教师做老教师的助课,尽量每堂课都去听,学习老教师的课堂设计、授课方式等,并做好听课记录,撰写听课心得。同时,期末考试期间,对出卷、成绩分析、达成度计算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悉心指导。通过建立帮扶机制,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近三年引进的青年博士获学校校级比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学院的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受到老党员在各方面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2名年轻博士主动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入党愿望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一位已光荣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四)建立经常性联系服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支部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成长成才无私付出。党支部书记李秋红与家庭困难学生肖伟光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了解其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帮扶。材料化学原系主任王卫伟老师与学生周磊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针对其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促进了该生的健康发展。针对材料化学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依托学院“材苑茶语”平台,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组织党员教师利于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启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以润物无声的真工巧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行动中。截至2022年4月,教工第三党支部党员教师担任了“材苑茶语”师生面对面活动8期主讲,他们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解答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和专业学习困惑,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精神引领和专业指导,生动诠释了基层党员教师在既教书又育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2019-2021年,材料化学系本科生考研率稳步提升,分别为38.03%、42.47%、49.35%。2021年,材化1802班董兆兴获得“互联网+”国赛铜奖。
三、主要特点和体会
(一)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是实现双促进、双提升的关键
秉持以政治视角审视业务、把政治要求融入业务、党支部与党员带头做好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为业务工作开路的理念,把系行政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才能使党建与业务很好地融合推进提升。同时,理论学习要找准与老师们思想实际和具体工作的切入点,才能增强实效性,实现理论指导业务。
(二)合适的载体平台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关键
党支部只有找准和建好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本支部自2018年以来每年围绕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的一方面要素提升为题目,深入开展党支部工作创新立项活动,较好地发挥支部的组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各要素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发挥支委集体的作用和有效的党政沟通协调机制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支部定期组织召开支委会特别是支委扩大会议(扩大到系行政负责人),就支部的重点工作特别是推进专业建设的思路打算进行充分讨论,广泛集中支部委员和系行政负责人的集体智慧,在此基础上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积极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