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概述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党委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明规矩、细分工、多沟通、巧补位”的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通过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建设体系化、分工协作具体化、载体建设长效化等举措,推动党政齐抓共管,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确保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运转顺畅,为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一)理论武装常态化,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的政治能力
学院党委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传达、研究落实工作作为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学院党政领导干部用党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武装头脑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学院每年初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要点,定期编印《理论学习参考》,分类制定干部师生理论学习计划。出台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干部轮流领学并做讨论发言,每年结合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全面推行双周理论学习和轮流主讲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每学期为所联系支部讲授党课。学院党委定期组织师生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邀请先进榜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实效。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通过“四学联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通过理论武装常态化实施和精准化供给,有效推动全院干部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党政领导班子的理论素质、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
(二)制度建设体系化,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是学院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学院治理能力的链接点,学院党委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把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嵌入到学院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在治理实践中彰显制度优势。围绕院系党组织实现“五个到位”的工作目标,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或修订党建工作制度30余项,形成了高校二级学院层面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例如,围绕健全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完善“两个会议”议事规则、理论学习相关制度、院领导工作补位办法、书记院长经常性沟通等工作制度;围绕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出台意识形态责任落实、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重大事项政治把关、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组织等工作制度;围绕健全过硬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出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支部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制度。在加强制度执行力方面,学院通过组织集中领学、多种平台宣传、深入系部交流、加强督导检查等,强化制度执行。同时,学院实时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根据工作形势变化和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党建制度及时做好废改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各项制度的协同性与耦合性,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学院以制度建设为枢纽,通过完善党建制度体系,创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政治功能有效发挥,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2021年,学院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构建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提升学院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项目。
(三)分工协作具体化,搭建党政齐抓共管的沟通桥梁
学院党委按照中组部、教育部修订的示范文本,及时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对党政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作了具体化、场景化的规定。强调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事项由党委或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支持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两个会议”的议事决策范围,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对学院重要事项的决定权,明确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学院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统战群团等方面的重要事项,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党委会会议先行把关研究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进一步明确议事决策原则和程序,学院配套制定《书记和院长经常性沟通制度》,将“两个会议”的议题确定、“三重一大”事项、发展改革重要事项等作为经常性沟通事项,在确定党政联席会议题前,书记和院长进行充分沟通酝酿,确定党委会议题前,书记主动听取院长意见,对意见不一致的议题暂缓上会,部分议题还要充分听取党支部和学术组织等各方意见后再进行沟通,通过经常性沟通机制,加强思想交流,增进班子团结,促进达成共识、推动工作。学院制定《院领导工作补位实施办法》,实行院领导工作补位制度,坚持分工负责、履行手续、主动沟通、积极配合、落实责任的原则,明确工作补位的具体情形和程序要求,界定了补位期间代为履职的工作事项和内容。2019年至2021年,学院累计召开党委(党总支)会议57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64次,及时传达落实上级党组织和行政的决策部署,确保学院党政各项决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运转顺畅。
(四)载体建设长效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的治理效能
学院党委坚持把治理与发展两件大事同时抓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坚持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行政工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搭建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载体平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师生党员攻坚克难、奋勇当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制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系部室(研究院)制度》,要求领导班子加强与系部室、党支部的联系,既要做好业务指导,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引领,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引领作用,系部室负责人与教师党支部书记交叉任职,从人事安排上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各党支部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实际,区别师生支部类型特点,精心设计争先创优、帮困助学、志愿服务、示范岗位、企业联建等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党建工作创新活动,为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长效化的载体平台。学院党委全面开展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设置党建工作观测点,将支部抓党建促发展的情况作为重要观测指标。制定“交通先锋”评选表彰办法,每年评选和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构建发现榜样、学做榜样长效机制。通过推动载体平台长效化建设,“抓党建促改革促发展”的优势不断显现,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协同推动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至2021年间,学院党委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高水平学科,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案例总结
本案例着眼于健全完善高校二级学院“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通过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建设体系化、分工协作具体化、载体建设长效化,在推动学院建设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政齐抓共管的治理优势,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