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发布人:范小平  发布时间:2016-10-17   浏览次数:2491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先进事迹


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现有党员111人,党支部8个。党总支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校党委工作部署,不断提升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紧密结合学院实际,扎实做好党建工作,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学院风清气正,凝聚力强。

  党总支坚持从严从实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五个一”承诺践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班级导师沙龙、座谈会等渠道,关注师生需求,维护师生权益;开展“建业领航”“党支部沙龙”活动,完善“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创建平台。获批学校首批基层党建示范点1个,党支部活动创新立项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项目,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鲜明导向。

在学校历年考评中,学院工作成绩、群众满意度一直名列前茅,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化学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化学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2名,学生党员31名。支部以“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服务与自我服务相配合”为原则,着眼于“多平台交流学习”“多渠道开展服务”“多方式助力成才”的学生党员成长发展模式,开展了系列活动。

支部创立党员沙龙,与教工党支部紧密联系;以大学生发展指导室为平台,举行党员面对面活动;开设支部QQ群,拓展线上交流渠道;组织红色主题知识竞答、“逐梦青春”辩论赛、“筑梦青春”主题演讲比赛;支部注重多渠道宣传,线上线下合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倡导优秀学生党员开展演讲、座谈等交流活动,提升榜样的励志作用,涌现了一批十分优秀的党员。支部党员孔凡厚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支部积极推荐孔凡厚同学参加学校“身边的榜样”巡讲,通过校内外媒体持续宣传报道的方式,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作用。

支部创新教育模式,助力学生成才,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带班学长,以身作则服务同学;组织开展“党员开讲啦”活动,激发学习主动性;党员深入班级团日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党员深入学生公寓,争做先锋模范。

2015届毕业生党员中,超过50%的同学进入“211”、“985”院校及科研机构学习深造,1名学生考取烟台市公务员,1名学生入选“山东计划”,毕业生党员的就业质量验证了支部工作的成绩和效果。


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党支部先进事迹


理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共有30位教师,其中有14位共产党员,1位教授,13位副教授,7位博士(含3位在读),40岁以下的占14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集体。

高等数学党支部曾先后3次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理工先锋党支部”;曾完成组织部立项《关于青年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培养》项目;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物理学系党支部合作完成的《跨院共建服务学生基础课程学习》项目获得校级优秀项目。支部1人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多次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校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人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在近几年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

支部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逐渐形成了以党员学术骨干为带头人、以系列公共数学课程为建设平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的团队,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党支部先进事迹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18人。党支部始终将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以党员经常性教育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着力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在日常的学风督查、社区管理、学生活动中,督促考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安排学生党员参与到毕业季公寓值班、迎新志愿服务、社会考察实践、大学生事务中心义务值班等工作中,给学生党员分任务、压担子,明确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身份意识,锤炼党性,引导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以工作创新活动为载体,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破解学生就业难题,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党支部发挥教工党员与企业、校友联系多的优势,学生党员甘于奉献,志愿服务,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并通过飞信、QQ、微信、易信等方式发布信息96次,共计228条,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高质量就业。组织支部成员参与协办人才招聘会14场,以典型就业创业案例的方式举办就业专题研讨会5场,并通过调研用人单位需求,结合学校就业质量调研报告,及时跟进反馈就业情况。在支部党员示范带动下,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增长近20%,促进就业的效果十分明显,党支部创新活动被评为校级优秀党支部工作创新项目。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教工党支部先进事迹


广告系教工党支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校党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主动向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团结坚强,有较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严格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和各项纪律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得到师生的衷心拥护。支部依托导师制将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开展“以班级导师制为契机,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支部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在师生的交流沟通以及个性化教育中,依托专业优势,帮助学生设计人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现在正式党员8人,能够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一直以来能够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讲话精神。注重实践调研,组织党员先后到黑铁山教育基地、沂南党性教育基地、博山焦裕禄纪念馆及原山林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党支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围绕学生面临的问题,成立了考研服务队、就业服务队和学业服务队,及时向学生发布考研、就业和学习的信息,每周日晚上开展“读书会”,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2014年开展了“党支部在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创新活动,切实服务学生。


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工党支部先进事迹


在党支部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支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支部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先后有6名老师获得学校教学质量奖;1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2名教师获“大学时期,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称号;1名教师获第七届“我爱我师———我心中最爱的老师”荣誉称号;社会学系也在2012-2014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评价”中连续3年取得全省排名第一。学生的就业率在90%以上,今年学生的考研成功率高达90%。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先进事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结合学科特点,于2012年10月创立了以支部党员为主要成员的“研究生时政宣讲团”,面向全校本科生进行时政宣讲。成立以来,共宣讲70余场,受众本科生1万余名,足迹走遍了学校各学院。

20149月,“研究生时政宣讲团”被纳入淄博市委宣讲团的宣讲体系,并到淄博技师学院宣讲,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2015年11月,宣讲团被校党委宣传部纳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体系,支部主要成员到多个学院宣讲。

支部多次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感悟革命先烈精神。

支部结合学科特点,通过组织研究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和国家重大主题的宣讲,既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论水平,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培养质量,也宣传了党的先进理论。


国防教育学院国防生第一党支部先进事迹


国防教育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35名,其中正式党员21名。该支部自组建以来多次获得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党建工作示范点重点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

该党支部在工作中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制度》《党员发展对象量化考察办法》《党员教育管理规定》,并成立党务工作委员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育活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支部会、党小组会为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或宣讲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在校内的冯思广雕像和校外的黑铁山、马鞍山抗日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红嫂纪念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规范日常管理,通过开展党员“明亮”工程,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党员量化管理制度,将量化考评作为党员评优、预备党员转正的依据。深化服务群众,以学风建设为主阵地建立“哥俩好”制度,帮助学习落后同学;以党员为主成立雷锋志愿者协会,服务社区群众。


机关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先进事迹


机关党委宣传部党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支部严格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和各项纪律规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精心组织理论学习,班子团结坚强,党员队伍素质过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认真开展创新创建工作,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党支部“选树师德典型,培育核心价值观”创新创建活动已经通过了学校验收。为了认真组织这项工作,党支部为每位党员分配了2-3个典型的采访任务,在校报、网站、电视台全面宣传典型事迹,营造了学习宣传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

三是整体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师生发展。不断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大力推进政治理论和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强化典型示范教育,不断完善教职工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积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校报、广播电视、新闻网、微博、微信等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注重做好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强化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学风校风优良、学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